英汉翻译原理第二讲: 什么是好的译文?
【例7】 Public opinion plays a vital and healthy role in the political realm.
×公共舆论在政治领域起着生命力的、健康的作用。
【译文】 舆论在政治领域起着极其重要的、有益的作用。
【例8】 I am sure that it would change the situation if you are kind enough to lend support to me.
×我相信如果你有足够的好心支持我的话,它将会改变形势。
【译文】 我相信如果你非常好心能撑我一把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例9】 Jobs and work do much more than most of us realize to provide happiness and contentment.
×职业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幸福和满足,而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意识到这一点。
【译文】 职业和工作对于获得幸福和满足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大多数人对此却认识不足。
两类问题:一类是译文语义基本符合原文,但汉语表达有欠正确;另一类是汉语表达尚有可读性,但译文语义不符原文。
目前翻译界普遍接受的,也是作为一般翻译学习者必须努力掌握的标准,简而言之是两条:忠实 (Faithfulness) 和流畅 (Smoothness)。
【例10】 For Nat Nakasa the pledge he was required to sign -- to leave his country and never return proved too much; he committed suicide in New York.
×纳特•纳卡萨不得不发誓离开祖国,不管情况如何永不返家,并自杀于纽约。
【译文】 对纳特•纳卡萨来说,要他签字保证离开祖国永不返回是难以接受的:他在纽约自杀了。
【例11】 In the wake of his mother's death some thirty-six years later, Hemingway turned back to the adventure and tried to write a novel about it.
×在他母亲去世36年之后,海明威又想起了那次历险奇遇,并试图写一部小说。
【译文】 大约36年过后,在他母亲去世后的不久海明威又想起了那次遭遇的险情,并试图就此写一部小说。
外语腔是初学翻译者不知不觉地会在汉语译文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当倾向。翻译时所要表达的内容来自外语原文,原文的词语和结构形式随着内容一起进入到我们的大脑,于是原文的语言形式被带入译文,造成了译文的外语腔。
【例12】 The only concession he made to the climate was to wear a white dinner jacket.
×他对气候的唯一让步就是穿了一件白色的短餐衣。
【译文】 气候变化,他仅稍稍作了一点变通,赴宴时穿了件白色的短礼服。
【例13】 If certain animal psychologists are right, a dog adopts his family in a most literal way -- taking it for granted that the family is the band of dogs he belongs to.
×假如某些动物心理学家的分析正确,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它的家人 - 理所当然这一家也就属于狗帮了。
【译文】 假如有些动物心理学家的分析正确,狗对于他所在家庭的认同是非常实际的--它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家人就是它所归属的一群狗。
现代西方著名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 在其理论著述中经常谈到读者反应的问题。他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要评判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同时必须把这种反应与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看两种反应是否基本一致。
除了忠实和流畅这两项基本标准之外,好的译文还必须保持原文的风格,包括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文艺作品的翻译尤其要求这样做。译者不能破坏或改变原文的风格,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
(责任编辑:allen)